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東北口音的四川人
近幾年來,你身邊的的東北人越來越多,他們占領了海南和昌平,還一度試圖占領巴黎。這種現象當然和近幾年的東北經濟下行有關。可早在幾十年前,老工業基地尚且領跑全國經濟的時候,東北人就已經開始成氣候地移民了,他們對這些地方的影響,今天的東北人恐怕做不到。
接下來你將看到:
●有一群四川人說的是東北話
●攀枝花是哪種方言島?
●只有東北話在攀枝花扎下了根
有一群四川人說的是東北話
普通話中的“你要做什么?”,在東北話中是“干啥”,在四川話中是“搞哪樣”。而有一個地方的人會結合兩種方言,說的是“干哪樣”。
這個地方就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在攀枝花,人們還會用東北口音說“扯火閃”這種地道的成都詞匯。
●攀枝花,因為總要比旁邊的樹長高一截,所以叫攀枝花
這種特有的方言,不管是東北人聽還是四川人聽,都多少會產生一些微妙的違和感。攀枝花方言是四川方言里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種東北-西南混合版方言。
出現如此獨特的現象,還得從攀枝花這座移民城市說起。
60年代,一大批東北工人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要求投身三線建設。光一個2.5萬人的楊家杖子礦務局(現已破產)就去了1300人,而且還是1700人申請要去,只有1300人通過了政審。
在平時,移民來的外省人和四川人交談時,會盡量地帶上一點四川話的色彩,比如模仿對方說“講啥子”,而四川人和外省人說話的時候,則盡量地避免使用不常見的方音和詞匯。
所以,在攀枝花通用的語言是一種融合了普通話、東北官話、西南官話的綜合語言。這樣的綜合語言再流傳出去,就會給四川其他地方的人留下奇怪的印象。
●攀枝花市區方言與哈爾濱話、成都話的對照表
雖然后來隨著省內移民的增加,東北移民在該市的比例已經被稀釋,但由于東北移民的歷史地位,東北話還是對這個西南城市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不僅僅是攀枝花,不少有移民歷史的地方都有本地人講外地話的現象。他們在一大片方言區里就像一座孤島一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方言島。
攀枝花是哪種方言島?
在移民史上,并不常發生這種外地移民影響本地方言的現象,畢竟自發的移民作為游勇散將,來到新城市之后,即使自己不受太大影響,其二代三代也肯定會被同化得渣都不剩。
但當這種移民是出自政治、軍事、工業等原因,就會因為成規模、成體系,而很容易對當地的語言造成很大的影響。
方言島最根本的特性是與周邊大本營的方言體系分離開來,同時它們多處于其他方言或語言的包圍之中,面積一般較小。方言島有填水成島、蓄水成島和隆起成島三種,其中填水成島是指移民攜帶自己的方言到達新住地,在當地其他方言或語言的包圍之中形成方言島。攀枝花的東北話方言島,就是這種情況。
●成都的洛帶古鎮就是一個四川官話區內的方言島
60年代,出于三線建設和資源開發的原因,攀枝花市陸陸續續接收了十二萬二千六百多的外省移民。其中最多的是遼寧人,近三萬,加上吉林省的五千九百多人、黑龍江省的二千九百多人,東北籍的移民共有三萬七千多人。這些東北人雖然在數量上并沒有占到大多數,但是高度集中。因為移民是按照行業來遷徙的,礦物局的過來了還是挖礦,冶金的還是來冶金。所以,攀枝花鋼鐵公司和攀枝花冶金礦山公司就成為了東北駐攀枝花辦事處。
只有東北話在攀枝花扎下了根
●建設攀枝花
攀枝花的東北工人都生活在高度自給自足的大院式廠區里,單位不僅具有生產、管理、經營等專門職能,對工人的生活、工作、學習、醫療、養老等社會職能也全部包辦。上班后門上一把鎖,安全由單位保衛部門負責 ,子女送往單位辦的幼兒園或學校,老人多為單位離退休職工。
由于這些工廠還有自己的子弟學校,并且有著較好的教育資源,本地人也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去這些學校學習,東北話就進一步影響到了本地人。在東北籍教師比較多的學校里,父母都不是東北人的少年兒童和一些年輕人,也會說東北話。
當然,除了東北人,也有其他地區的人也響應國家號召來到了攀枝花。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有很多湖北人、天津人,他們大多在公交系統;上海人主要從事醫療衛生行業;幾百個北京人被派往此處當干部;還有兩千多個成都人來到這片處女地經商。
所以如果你能在六七十年代去一趟攀枝花,就會得到這樣神奇的體驗:坐公交時乘務員用天津口音喊站;去政府部門辦事聽到一口京片子;在路邊吃碗面,老板娘熱情地給你澆上一勺巨辣無比的臊子;傍晚六點下班,成群的東北人從工廠里涌出來。
●上世紀80年代的攀枝花工人
不過,由于其他地區來到攀枝花的人遠遠沒有東北人多,所以他們的口音已經慢慢地被同化,只有東北話還在攀枝花隱隱地出現。
當然,援建的也不僅只有攀枝花這一座城市。在三線建設中,東北人還去了貴州、湖南、甘肅。這些操著東北口音的工人、干部、技術人員們,走到哪就在哪平地起高樓。很多要建設的地方都是荒郊野嶺,當時在那種地方建起工廠,相當于現在去城鄉結合部造個高檔寫字樓。在這片高檔區域里,除了工廠,還有學校、醫院、食堂,比客家人的土樓更堅固。
而在這里的東北人們,也經歷著和家鄉的人們相似的命運。80年代,三線建設漸漸停止,“該關停的就不要搬遷,能遷并的就不要遷建”。到了90年代,遠在三線的大院也迎來了洶涌的下崗潮。
參考資料:
1.《攀枝花市城市社區結構和移民文化研究》,李立功 李驚雷,攀枝花大學學報,2001.3
2.《攀枝花市城區現代漢語方言詞匯研究》,鄒吉輝 彭德惠 何永斌,攀枝花大學學報,2002.4
3.《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現狀和未來》,梁德曼,方言,1985
日期:2017-7-6 14:47:15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第一次去歐洲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路線? (2017-7-5 14:15:1)
藝橋網:北京是如何搶保定省會的 (2017-6-30 14:46:49)
“涼都風光好 我要去看看!” (2017-6-27 14:50:48)
Google宣布將谷歌地球帶入教室 (2017-6-27 0:19:15)
山中水中 入畫之中,中國巴中 (2017-6-26 14:52:15)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