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海南島的自然地理狀況
從雷州半島向南,跨過稱為瓊雷天塹的瓊州海峽,就到了四時長花,長夏無冬的海南島。
海南島地處熱帶海南島面積略小于臺灣島,是我國第二大島,漢武帝時,在海南島設珠崖,儋兩郡。明代在海南島設瓊州府,轄三州,“瓊為都會,居島之北,修居西睡,崖居南陲,萬居東睡,”因而,海南島又有瓊島之稱。
明代海南島地圖海南島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長軸呈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千米,西北至東南寬約230m千米,面積3.3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僅次于臺灣島的第二大島。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海南島的地貌特征。
海南島地形圖山地位于島嶼中央,丘陵、臺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1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臺地占三分之二,總體來看,地形條件較為優越。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為界,南北景色截然不同。南度江中游以北地區,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平廣的臺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
海口南渡江海南島和雷州半島本來連為一片,只是到了距今一萬年以來,海面上升,海流沖刷,形成一條長八十千米、寬二十千米的瓊州海峽,才使它們分居南北,隔海相望。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區,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臺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五指山五指山和粵東雄偉的蓮花山脈一脈相承,是億年前巨大火山爆發形成的“天之驕子”。海南島的海岸主要為火山玄武巖臺地的海蝕堆積海岸、由溺谷演變而成的小港灣或堆積地貌海岸、沙堤圍繞的海積階地海岸。海岸生態以熱帶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為特點。
海南島海岸的紅樹林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那豐富的地下寶藏,如馳名中外的石錄富鐵礦、羊角嶺水晶礦,以及其他各種自然資源之外,還因寶島所處的地理緯度和自然環境等因素,四季常“熱”。海南島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基本特征為:四季不分明,夏無酷熱,冬無嚴寒,氣溫年較差小,年平均氣溫高。
海南島的熱帶作物全島年平均氣溫高達二十五攝氏度,南部各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也超過二十攝氏度。海南島干季、雨季明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熱帶氣旋;光、熱、水資源豐富。所以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都能在海南島生長,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栽植,海岸帶上紅樹林郁郁蔥蔥,珊醐蟲生機旺盛,鄰近海洋熱帶漁業資源豐富多彩。
海南潭門港充足的陽光,濕熱的氣候,給海南島帶來勃勃生機,使長春寶島名副其實。然而還有妙不可言的是,這里盡管白天烈日當頭,驕陽似火,熱氣逼人;但是,一到黃昏,海風習習,一日暑氣很快就消散了。盛夏到海南島北端的海口市,晚上也不覺得很熱。
萬泉河受島嶼面積的限制,海南島上的河流的長度,流量,流域面積都相對較小,為中小型河流。受中高周低穹窿構造的控制,海南島上的河流自中心向邊緣沿多級階梯地形作輻散狀人海,呈現初多層次結構的輻散狀水系。
海南島上的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是海島上的三大河流。由于是熱帶海島型河流,表現出較為獨特的水文特征。
日期:2023-2-13 14:5:25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擁有“歐洲最憋屈海岸線”的波黑,是怎么出海的! (2023-2-11 14:53:25)
谷歌衛星地圖增加AR視圖 并可快速提示有用的道路信息 (2023-2-9 0:42:15)
Google為內置地圖的電動汽車推出新功能 尋找充電站不再難 (2023-2-8 22:8:15)
15分鐘通達,潮州市這樣解決中心城區上落高速公路難題 (2023-2-8 14:54:12)
中國最洋氣的省,人稱“陜不列顛” (2023-2-8 14:53:19)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