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四川與貴州的區劃變動:四川省的6個縣,為何劃歸貴州省?
翻開中美兩國的地圖,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兩國的省界線劃分有各自鮮明的特色。中國是犬牙交錯,彼此纏繞的劃分方式;而美國則是橫平豎直,大開大合的州域邊界。前者融合了地形參考,后者則是簡單直接的經緯度劃分。其實中國的省界劃分除了考慮地形,還有很多人文影響。
美國各州劃分古代為了防止割據的產生,省份的劃分會刻意突破地形的限制,把同一自然地理單元分割給若干個行省。而且省份規劃并非定數,會隨時根據省份發展和朝廷政策來進行調整。比如在雍正朝,四川和貴州就發生過很大的區劃變動,遵義府的6個重要縣城直接并入了貴州,讓后者發展突飛猛進。這份調整削弱了四川的實力,自然引發了當地的不滿,民間甚至留下了“四川人生的憨,遵義調龍安”的說法。雍正為何要進行這樣的調整,背后有何深意呢?
雍正“反復橫跳”的遵義府想要搞清楚這份調整的意義,首先要對貴州這個地方有一定的了解,畢竟古代政策的變化都是圍繞土地本身展開的。貴州是我國西南的重要省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不僅聯通湖南,接引四川重慶,還直通兩廣。占據這片土地后,中原朝廷對云南的掌控力也會顯著提升,是古代關鍵的通衢要省。但是在很長時間里,中原王朝對它的重視度都很低。因為這個區域少數民族眾多,漢族人口很少。而且地形多山嶺和丘陵,交通不便,即便花大力氣掌控也難有作為。
貴州在大多數時間里,中原王朝的主要敵人都是來自北方的游牧和漁獵民族,比如漠北的蒙古和東北的女真。西南少數民族的威脅很低,所以中原王朝對西南的統治以賞賜安撫和相互制衡的策略為主。除了擁有沃土千里的天府之國——四川直接被中原王朝統治,其他的西南省份比如貴州、云南和廣西部分地區都被當地土司治理。他們彼此之間的區域劃分模糊不清,經常互相攻伐。在蒙古入主中原并建立元朝后,朝廷終于不用擔心游牧民族了,自然就有時間來料理西南諸省。元朝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全國范圍內執行,西南諸省也有了清晰的分界線。
蒙古不過當時貴州并不存在,它被納入了湖廣行省。一直到朱元璋驅除韃虜、建立大明后,貴州省才正式出現。明朝采取的“兩京一十三省”模式對后世影響極大,如今很多省份的劃分就是以此為基準。不過貴州此時的面積并不大,和當下有著很大的差別,尤其黔北重鎮——遵義并沒有被劃入。明朝建立后,遵義開始了“反復橫跳”的過程。明洪武五年(1372年),如今遵義市的大部被定為播州宣撫司,被劃入了四川;10年過后,這個區域又被劃到了貴州都司。洪武二十七年,播州宣撫司復歸四川,暫時穩定下來。
朱元璋結果到了萬歷年間,播州宣撫司出現了大規模叛亂。在戰亂平定后,這個區域的土司制度被取消,它被一分為二,改為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分別隸屬四川、貴州兩省。清朝完成統一后,康熙再次對西南省份進行了調整,把明朝分成兩半的播州宣撫司合并為遵義府,并且全部給了四川省。雍正五年,多次變遷的遵義府終于迎來了命定的歸宿,它被重新劃入貴州省,成為了如今我們熟悉的遵義市。
康熙遵義府為何不斷變動或許不少人會好奇,一個遵義府為何在明清兩朝被反復轉移,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因為什么?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對當地土司的管理。其實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原王朝對西南地區的統治就已經開始了。但是這片領土遠離王朝的腹心之地,管理難度極大,因此就采取了本地人治理的策略。這些土司表面上對中央政府效忠,定期繳納錢糧。如果朝廷需要,土司們甚至可以出兵助戰。但實際上他們卻抗拒朝廷派遣官員,在自己的地盤里作威作福,是十足的“土皇帝”。因此歷代的西南撫慰司往往是徒有其表,看上去框架嚴明,但幾乎沒有任何權力。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官員愿意赴任。
土司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土司擁兵自重的趨勢越來越重,到了明朝已經有些積重難返,中央必須采取措施管理。當時四川處于朝廷的掌控中,因此洪武初年就把遵義府并入四川府,意圖分而化之。但是朝廷對西南不可能時時關注,畢竟北方蒙古才是心頭大患。因此西南地區就出現了土司和政府官員拉鋸的情況,遵義府的歸屬也變得反反復復。萬歷即位后,決定削弱西南土司的力量。消息傳出后,播州土司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朝廷出動二十萬大軍才徹底平定。為了安撫剩下的土司,萬歷下令把播州一分為二,其中的遵義府仍然歸屬四川,平越府則劃入了貴州治下。西南地區被基本平定要等到清朝雍正年間,而雍正的做法就是“改土歸流”,把土司這個制度在西南徹底廢除。而他派到貴州從事“改土歸流”的正是心腹大臣——鄂爾泰,正是后者把遵義府從四川“接回了”貴州。
四川鄂爾泰要來四川6縣雍正朝一共有三位寵臣,分別是田文鏡、李衛和鄂爾泰,他們三位都簡在帝心,升遷迅速。把鄂爾泰這樣的重臣放到貴州,足見雍正對“改土歸流”的重視程度。其實在正式派遣下達之前,鄂爾泰對于西南土司的情況就有著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在實地做過調查。他把自己觀察到的內容以及將要采取的應對措施全部寫成奏章提交給雍正,分別是《敬陳東川事宜疏》和《改土歸流疏》。雍正對鄂爾泰要采取的治理措施非常滿意,在看完奏章后,迅速任命他為云南巡撫、云貴桂三省總督,全面負責西南區域的改土歸流。后一個職務是雍正特別為其設置,目的就是讓鄂爾泰可以專心任事,不受任何人掣肘。
雍正劇照到了貴州后,鄂爾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然后完成了對當地的土司的分類。他認為改土歸流應該計擒為上,兵剿次之,畢竟除了少部分負隅頑抗的土司,大部分土人頭領還是愿意接受清朝統治的。在管理貴州的幾年中,鄂爾泰一直堅持分而劃之的策略,對愿意接受改造的土司,他不僅替雍正賞賜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還允許他們外地為官。而對于其中陽奉陰違之人,他也狠厲出手,迅速調集八旗、綠營等各路官軍圍剿。為了徹底平定西南,鄂爾泰一直在考慮貴州的發展問題,一個地區只有真正發展了經濟,穩定了基本盤,才能納入朝廷的管理體系。
鄂爾泰但是貴州缺乏適合的大城市,單純依靠貴陽這一個重心是肯定不夠的,邊遠地區會繼續貧困。這個時候,他瞄上了一度屬于貴州后來卻被分出去的遵義府。當時的遵義府發展已經非常不錯,畢竟它本身的地理條件優越,有著大量肥沃的耕地,是川南的糧食重鎮。而且鄂爾泰在多次派人探查后發現,從四川進入遵義要穿過高山,交通條件很不好。反而從貴州這邊進入遵義是一路通暢,毫無阻礙。
鄂爾泰畫像《世宗實錄》中記載:“雍正五年,該四川遵義、桐梓、綏陽、仁懷四縣,正安一州及遵義協官兵,俱隸貴州管轄,從云貴總督鄂爾泰請也。”雍正五年,鄂爾泰正式上奏朝廷,請求把四川省的烏撒府、遵義府等合計6個縣,劃入貴州省管理。這個提議一出,貴州官場連聲叫好,而四川所有官員都一直表示反對。可鄂爾泰準確找到了四川官員幾個月之前的上奏,后者當時提議重新劃分四川和貴州的界限,提出把永寧縣劃入四川。這下四川官員被抓住了痛腳,失去了大義名分,畢竟沒道理只能他們吞并永寧,貴州卻不能要求收回遵義府。雍正對此的處理是雙方各取所需,貴州拿回遵義府6縣,永寧縣納入四川。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樣交換吃虧的是四川。但無奈鄂爾泰圣眷正隆,他的建議又頗有道理,四川官員只能吞下了苦果。
雍正劇照遵義入貴的意義遵義府“回到”貴州后,鄂爾泰對它非常用心,通過一系列措施恢復生產、鼓勵耕種,很快這里的經濟就迅速發展起來。而遵義府也吸納了大量人口,完成了對西南土司的分化。事實證明,鄂爾泰的決策是相當正確的。貴州獲得遵義府之后,無論是糧食產量還是經濟發展都有了大幅提升。到了乾隆年間,遵義府增加耕地面積35萬畝,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黔北糧倉。
鄂爾泰劇照在貴州的各項歷史典籍中,都對鄂爾泰的調整提出了高度贊揚,比如《遵義府志》就說過:“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壯幅員,廣袤二千里,田賦關稅半全黔。”這次調整讓西南諸省的發展更加平衡,不再是四川一家獨大。貴州有了生力軍的加盟,一下子扭轉了之前的頹勢,人口開始大幅提升。雙核驅動之下,全省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有了源源不斷的糧食和財政收入后,西南也迅速穩定下來。
《遵義府志》結語時至今日,貴州都在不斷享受鄂爾泰“6縣入貴”的遺澤。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遵義一直是貴州省的第二大城市,是整個西南地區唯二經濟總量超過3000億的非省會城市。在它和貴陽的驅動下,貴州全省才能有欣欣向榮的發展。這樣看來,中國行政區之間犬牙交錯的劃分也受歷史的影響。時間的唯度一旦被拉長,不同地區之間必然會出現矛盾,而矛盾調和的結果就是曲曲折折的邊界劃分。參考資料《中國通史》——呂思勉《清世宗實錄》
日期:2022-8-3 14:52:31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我國一個特殊的城市,長20公里,寬僅300米,真正的“一線”城市 (2022-8-1 14:50:24)
黑龍江和內蒙古的區劃變動,內蒙古的15個縣,為何劃歸了黑龍江? (2022-7-31 14:40:50)
大理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電子地圖上線 (2022-7-30 14:59:32)
上埃及在下邊,下埃及在上邊 (2022-7-30 14:13:26)
津巴布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2022-7-28 14:47:19)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