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上埃及在下邊,下埃及在上邊
認識埃及,有個基本的概念要搞清楚,那就是埃及其實是兩土地的合體:上埃及和下埃及。上埃及指的是尼羅河谷,也就是從現代的開羅往南的地區;下埃及指的是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是從南往北流淌,上游地區自然就是上埃及,下游地區是下埃及。但從現代地圖上看,上埃及在下邊,下埃及在上邊,稍微有點容易讓人犯迷糊。
上下埃及兩地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差異,最明顯的就是地理特征。上埃及南北長800公里,東西寬可能只有8公里。上埃及尼羅河兩岸是狹窄的肥沃黑土地帶,黑土地盡頭不是沙漠就是峭壁,至今仍是如此,你如果去埃及旅游,可以一只腳站在沙漠上,一只腳站在黑土地上,也許你馬上就能體會到這肥沃和荒涼,甚至生與死的界限。
古埃及人就是這么體會的,在他們的眼中,肥沃的黑土地和荒涼的黑土地是對比鮮明的兩個世界。黑土地太寶貴了,他們十分珍惜,所以盡可能地把神廟、宮殿和城鎮建在黑土地之外,保護耕地,古埃及人人有責。
黑土地面積有限,但在古代,其肥沃值是爆表的,因為尼羅河每年定期發一次洪水,帶來肥沃的淤泥,給黑土地補充營養,也就是說,古埃及人每年耕種的都是肥田,衣食無憂,搞精神文明建設才有勁,這正是古埃及很早就孕育出高度發達文明的基本條件。如今,埃及尼羅河泛濫的場景已經見不到了,因為埃及政府在上游建了大壩(防水災 ?發電),人為地消除了這一奇景,畢竟進入現代社會了,埃及有別的辦法養活老百姓,比如跟阿拉伯土豪兄弟借錢。
需要指出的是,古埃及人并非享受著天堂般的自動灌溉和施肥,因為每年尼羅河的水位不同,即使相差幾厘米都有可能極大影響收成,另外在旱季,還得想辦法把河水引到合適的地方,因為旱季是真旱,離河道稍微遠點,就沒其他水源了。
說完上埃及,我們來說下埃及。在接近地中海的地方,尼羅河分成多條支流,河床形成大片三角洲。在古代,這里是沼澤地,長滿了蘆葦和莎草,各種鳥類和動物在這里棲息。這里不需要灌溉,也不需要泛濫,這里的問題是水太多了。
三角洲挨著海,而海在古代是通商和征戰的"高速路";河谷兩邊都是荒漠,幾乎與世隔絕。從這一點推斷,三角洲應該發展得更早更快,但似乎情況并非如此,也許這是因為古埃及文明興起的時候,其他地方的人還不知道造船航海來埃及搞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今天我們對三角洲的了解不如河谷。上埃及干熱荒漠里適宜保存的許多文物,放到下埃及的沼澤里早就爛掉了。正因為如此,考古學家也不太情愿去三角洲考古,費老大勁在過膝的淤泥里扒拉,最后只找到爛到面目全非的莎草紙,也太讓人悲傷了。
日期:2022-7-30 14:13:26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津巴布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2022-7-28 14:47:19)
大使展示國家地讓我們的朋友中國人更好地了解馬達加斯加 (2022-7-28 14:21:57)
一戰世界地圖:面對戰爭這些國家幾乎無一幸免 (2022-7-28 14:18:18)
格魯吉亞是個怎么樣的國家? (2022-7-28 14:11:57)
Google將在地圖上增加類似于Flyover的鳥瞰圖 (2022-7-27 15:21:15)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