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cyiqw"><tbody id="cyiqw"></tbody></ul>
  • 
    
    <strike id="cyiqw"></strike><ul id="cyiqw"></ul>
  • 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中唐第一城市,揚州自古繁榮上千年,為何100年就淪為三線城市?

      提起江南,人們首先會想起蘇州杭州,畢竟宋人曾稱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地區景色秀麗,氣候舒適,土地肥沃,遠離東北和西北這兩大傳統的外患,是古代中國最安逸的樂土。

      也因為蘇杭富庶安逸,所以長江以南的古人常看不上江北。但是從隋唐到明清,長江北岸居然也有一座江南城市,這就是揚州

      揚州是古代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它扼守南北大運河和長江的入口,是近千年來封建王朝的海上大門。隋唐時期南北大運河開通后,揚州轉運天下物資,成為媲美都城長安、洛陽的大都會。唐人贊頌揚州的詩文多達幾百首,《憶揚州》、《宿揚州》、《過揚州》、《揚州夜》、《揚州潮》比比皆是,甚至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的詩句。

      揚州的繁榮延續千年,元明清時期作為大運河樞紐,揚州繁盛不亞盛唐,是鹽幫富商們的巢穴。直到清中后期,鹽商突然衰落,帶著揚州一起掉入了谷底,淹沒在了近代歷史上。

      按理說來,一座頂級城市就算再衰落,也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如南京西安成都都是地區性大城市。但是揚州在近現代“泯然眾人”, 居然成為中國三線城市。

      那么,揚州的歷史有多長,為何能在隋唐壓過蘇杭成為中國商業都會?明清的揚州鹽幫是怎么回事?清末中國開放國門,為什么揚州非但沒發展,反而一蹶不振呢?

      一、天下九州之揚州

      揚州,古代曾稱為江都、廣陵,其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東周時期,曾是吳國的首都。

      今天的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東是泰州,北是淮安,南邊隔江和鎮江、南京相望。揚州這個位置自從隋朝確定,后面千年都沒有變化。但是在隋朝之前,揚州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大片地區的名字,唐人記載的古揚州下轄200縣,土地極為廣大。

      所以從歷史來看,“揚州”范圍是一個不斷縮小的過程。

      《尚書》記載,大禹治水之后,將天下分為九州,最東南的部分是揚州。上古的揚州指代廣闊的江南,其實這片土地還未被中原政權開發,是古越人的土地。地圖上的揚州包括了今天浙江福建江西,以及北部的蘇南、皖南。

      東周時期楚國占領吳越之地,在揚州位置建立了“廣陵城”,這一名稱延續了幾百年。直到西漢建國后,劉邦分封同族,廣陵縣成為吳國首都,國君是劉濞。

      因為當時的揚州處在長江入海口的位置,所以劉濞將廣陵改名“江都”。吳國所在的江淮地區經濟發達,不僅農業產量高,煮鹽、煉鐵和絲織行業也很發達,吳國因此富庶,最后劉濞自己想做皇帝,挑起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后漢朝的諸侯國被撤銷,江都曾被改回廣陵。到了南北朝時期,揚州被稱為“吳州”,隋朝一統天下后正式將其改名揚州,有“水波揚天”的意思。

      因為中國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直到隋朝重新一統天下,前后長達400多年,中間只有西晉的幾十年是大一統。因此在隋文帝重新占領江南大片區域后,立刻被這里的繁華所吸引了。

      江南富庶遠勝關中,甚至超過中原,收取這里的賦稅和財貨,并加強中央和江南的聯系,是隋朝一直思考的問題。

      二、南北復歸一統,大運河成為中國大動脈

      隋煬帝上臺之后,拿出了貫通中國南北的宏偉計劃——大運河。

      楊廣上臺之初接過的是父親留下的繁榮國家,他先下令挖通了戰國時期吳國挖掘的“邗溝”,把長江和淮河連在了一起,起名“山陽瀆”。

      后來,隋煬帝又征發幾百萬民力相繼修建通濟渠、永濟渠、廣通渠、江南運河,形成了一條從杭州到揚州,再到淮河,然后西去中原、河洛、關中,最后北通華北直到涿郡的運河系統。

      隋煬帝挖掘運河可以說耗空了隋朝的國力,但是讓中國南北破天荒地聯系到了一起。江、淮、河三大水系貫通在一起,南方的錢糧可以北上養活長安洛陽,還能往北支持東北地區對高句麗的戰爭。北方的官員和軍隊也能輕松南下,加強對江南地區的控制,消滅其社會上層的離心力。

      南北大運河開通后,運河上的一些樞紐城市開始快速發展,中原的汴州和長江的揚州就是主要代表。

      隋煬帝在修好運河后曾三次南下到揚州,也就是“江都”巡幸,當時江都人口超過50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江淮地區自古富庶,江都不僅農業發達,手工業更是冠絕江南。江都瓷器、絲綢、石雕玉雕、造船、制茶、金屬加工都很出色,全國內河上的大船大多來自揚州,“揚州銅鏡”更是當時的名牌。

      此外,當地的煮鹽和冶鐵業更支撐著國家的運轉,這些高利潤的行業被朝廷緊握,政府設“鹽鐵轉運使”收攏資源。

      唐朝代隋之后,因為唐朝開放國門的政策,揚州繁華更勝以往。

      雖然中國陸上絲綢之路連接西域,但是海運仍然是效率最高的運輸方式。陸上絲綢之路靠中亞民族轉賣西亞和北非的貨物,唐朝時中亞突厥和吐蕃的崛起,這種貿易受到打擊。只有海上絲綢之路能讓阿拉伯和北非人直接到達中國,揚州因此成為大唐門戶。

      阿拉伯人記載,當時東方有四大港口:越南龍編,中國廣州泉州、揚州。其中揚州是最北方的港口,從這里,外國人就能通過運河進入中國。

      唐朝的揚州是“南北要沖,百貨所集”,阿拉伯、波斯、印度、斯里蘭卡、爪哇、高麗、日本等國的商人都坐船來揚州,在經過揚州官員審核后北上洛陽、長安。

      當時揚州人口80萬,城內及周圍市場經濟繁榮,老百姓不種地,要么去作坊里學手藝,要么進城當小販。外國客人走時會采購大量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藥材,沿途還需要采購水和食物,這些需求養活著幾十萬揚州人。為了跟外國人做生意,揚州還出現了最早的“翻譯官”,專門負責和外國人交接,幫商人談價格。

      三、明清揚州:成也鹽幫,敗也鹽幫

      唐玄宗年間,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遭到了開國以來最大的打擊。八年戰亂結束后,大唐天下戶口減半,北方經濟遭受重創,但是南方沒有遭到戰火蹂躪,揚州“濤聲依舊”。

      中唐之后藩鎮割據,中央政府的號令在東部地區難以實行,很多藩鎮成為國中之國,把稅賦和人事權留在了本地。在這種尷尬情形下,揚州為代表的江淮地區靠商稅、糧稅和鹽養活著大唐,成為李家的“衣食父母”。

      恰巧,這一時期的洛陽被毀,長安凋敝,揚州因此正式成為了中國第一都市。而也正是在唐代,揚州鹽業崛起,成為后世千年揚州的頂梁柱產業。

      進入宋朝,揚州仍然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都會。雖然長安和洛陽衰落了,但是通濟渠和山陽瀆、江南運河依然連通著中原,揚州依然聚集中外商人,繁華程度和首都東京媲美。

      宋代的揚州“多富商大賈”,而這些巨富大多都是鹽商。整個江淮流域的產鹽集中在揚州,然后從這里沿運河和長江往內陸販運。當時的鹽船五艘一隊,打著旌旗,不分晝夜趕往中國各個角落。

      其實除了江淮之外,齊魯地區也產鹽,但是因為當地南下的“濟水”斷流,交通不便,就失去了和揚州競爭的資格。

      為了養活揚州的漕運,唐朝時期就在這里修建了十個船廠造船,每年造船1000多艘。后世揚州鹽業成為支柱產業,造船業更是發展蓬勃,每天有上千只船停泊在城外等待北上。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將首都放在北京,直接把大運河取直線,挖掘了京杭大運河。這一舉動導致中原的汴京徹底衰落,而位于運河入口的揚州逃過一劫。

      明清時期,朝廷為了增收,把售鹽的權力賣給了揚州傳統鹽商,讓本地的商人得以“累世富貴”,形成盤踞揚州幾百年的鹽幫。

      明朝萬歷皇帝賣掉的售鹽權叫“根窩”,改變了以前商人憑“鹽引”售鹽的現狀,這種“根窩”可以自己保留,還能傳輩,讓鹽商成為世襲。朝廷雖然從鹽商手里收稅,但是鹽商卻提高鹽價剝削百姓,讓百姓受到危害。

      “根窩”誕生后的明末到清初,富甲一方的揚州雖在八旗入關后受到屠殺,但又很快發展了起來。康熙年間皇帝南巡,就曾在揚州下榻。到了乾隆皇帝時代,揚州鹽商在他南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乾隆幾次南巡的花費居然都是鹽商承擔的,尤其是鹽幫巨富江春,自己掏錢為皇帝修行宮,其財力之雄可見一斑。

      而江春也成為鹽商最后一代雄才,最后居然跟乾隆做了朋友,世人稱之為“鹽商之冠”。

      乾隆年間也是揚州最后的繁榮時期,乾隆中期,揚州的鹽業因為“兩淮鹽引案”受到打擊,清廷推出“鹽票”,將食鹽專賣權打破,直接砸了鹽商的鐵飯碗。嘉慶時期,史籍記載揚州鹽商由數百家減少到數十家,而且極為困窘。

      到了清末,揚州已經不見鹽商的蹤影,因為鹽商的消失,揚州的經濟狀況每況愈下,最后淪為純粹的漕運碼頭。但因為京杭大運河的唯一性,揚州在朝廷眼里依然重要,揚州穩定,運河暢通,北京才能安寧。

      只是進入19世紀中期后,京杭大運河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四、千年商都揚州,卻100多年沒有一根鐵軌

      上文提到隋煬帝修大運河,讓揚州這座江口城市繁華了千年。因為處在長江入海口和運河起點,揚州才受到歷代政府重視,但是時過境遷,揚州興于江河,最后也亡于江河。

      隋唐時期的揚州處在長江入海口不遠,城外是一片大江,漲潮時能進出大洋,所以留下“揚州潮”的名聲。但經過長江的造陸運動,后來的長江入海口在揚州以東數百公里外,早在宋代,因為長江口的挪移,揚州就已經無法停泊海船了。揚州成為純粹的漕運碼頭,而非海港。

      失去了海運地位,揚州本能憑借漕運依然能維持繁榮,可是清朝晚期京杭大運河堵塞,讓揚州失去了作用。

      清朝晚期的中國內憂外患,蔓延江南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縱橫江淮的“捻軍”鬧了十幾年,這期間京杭大運河多處堵塞,最后朝廷只能派海船從江南把漕糧和銀子運到天津

      而揚州城在太平天國戰爭里不僅遭到巨大破壞,戰爭結束后生財手段也沒了。清廷在戰爭后期本想疏浚大運河,沒想到1855年黃河最后一次改道,改變了幾百年奪淮入海的情況,改回了北道進入渤海。

      黃河的泛濫和改道讓大運河干涸,最后清廷放棄了大運河,一直用海運運輸江南錢糧,清末又改用鐵路。在清末的西化大潮之中,揚州沒能抓住機會修建鐵路,這成為壓垮這座城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1898年,“津鎮鐵路”項目即將開始,這條鐵路北到天津,南到鎮江,中間要過揚州。津鎮鐵路是清朝跟德國借錢開始的項目,由英國、德國修建,最后所有權和使用權為英國和德國所有。

      雖然修路是好事,但朝廷上很多大官認為這條鐵路正是京杭大運河的路線,對北京政府非常重要,所以不同意洋人來修建。

      于是,津鎮鐵路最后擱淺,這一拖就是10年。

      1908年,德國人愿意借錢修路,而且鐵路所有權完全歸中國,這條鐵路終于動工。但是10年時間中國南方發生了劇變,因為南京到上海的滬寧鐵路已經通車了,朝廷就把“津鎮鐵路”改線,轉由蘇州向西南下南京,再去上海,“完美”繞開了揚州,這就是“津浦鐵路”。

      揚州人想著再過幾年,可能一條新的鐵路會在揚州穿城而過,讓城市重新煥發生機。但在此后100年,揚州這座古代重要的漕運城市,居然再次“完美”地被中國鐵路網繞開,揚州百年沒有一根鐵軌!

      直到2003年“寧啟鐵路”開工在揚州鋪下了鐵軌,揚州這才進入了鐵路紀元。

      21世紀初的揚州雖然得到了鐵路,但是已經錯過了100年黃金發展時期,這100年里,中國的經濟格局已經確定,揚州沒有再從其中分到一個位置。

      今天的京杭大運河雖然還有水,但已經成為一片景觀,而不是國家的動脈。誰能想到揚州因為漕運而興盛千年,最后卻因為交通不暢而慢慢衰敗。1996年揚州地區拆分,泰州獨立了出去成為泰州市,更削弱了揚州的經濟。今天的揚州已然是三線城市,經濟水平在江蘇排在末位。

      千年歷史過去,古揚州城遺跡大多已難以追尋,今天的人們只能翻開古籍,在古人的文字中回味當年江都的盛況了。

      文/商學野

    日期:2021-11-20 14:44:17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综合|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1024|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看|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91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youwu永久无码精品|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者相|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6080日韩午夜伦伦午夜伦|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97精品人人妻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