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 為何立陶宛視俄羅斯為敵
立陶宛,位于東歐地區的國家,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俄羅斯,還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按理來說,作為東歐國家和原先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本應該像白俄羅斯那樣和俄羅斯關系比較好。但是,立陶宛卻把俄羅斯當成了敵人,在美國的默許下和俄羅斯展開“國際博弈”。
那么,從歷史的角度看,立陶宛為何把俄羅斯當成敵人呢?
上圖_ 蘇聯地圖
第一,立陶宛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為歐洲的獨立國家。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早在5到6世紀,也就是公元400多年到500多年,立陶宛就出現了階級社會。按照傳統的歷史觀點,出現了階級社會,立陶宛所在的區域就有了早期的國家機器,有了行政機構,有了執政者,有了軍隊。雖然早期立陶宛的歷史情況還缺少更多特別詳細的史料依據,但歷史學界普遍認為,立陶宛早期國家的形成就在公元5到6世紀左右。
當然,這一時期的立陶宛可能存在很多分散的小國家,其國家機器相對于統一后的立陶宛并不算完備。
奎德林堡編年史將立陶宛的編年歷史最早記錄在1009年,1180到1183年,立陶宛人不斷地組織向東斯拉夫地區的進攻。到了13世紀,立陶宛逐漸形成了統一的大公國,其國祚一直延續到了1569年。
1569年之后,立陶宛成為波蘭-立陶宛的一部分。
上圖_ 用魯塞尼亞語編寫的立陶宛大公國法規
從公元5到6世紀,到公元1569年這1000多年的時間里,立陶宛始終是以獨立的政治實體,以及獨立的國家實體出現在東歐地圖上。
換句話說,此時的立陶宛和俄羅斯的發展為兩條平行線,井水不犯河水。正因為立陶宛在1569年之前有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語言,立陶宛人才將自己的歷史定義成獨立發展的歷史,而不是俄國統治下的歷史。
上圖_ 13-15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邦
第二,1569年之后,波蘭-立陶宛聯邦建立。雖然波蘭和立陶宛合并為一個國家,但此時的立陶宛依然沒有并入俄羅斯的版圖,也沒有并入俄羅斯的歷史。
波蘭立陶宛王國為16到18世紀歐洲地區的大國,在16世紀到18世紀長達100多年的時間里,波蘭立陶宛王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這段歷史始終被立陶宛人民當做“驕傲成就”。尤其是波蘭立陶宛王國誕生的五三憲法,讓立陶宛人充滿了政治上的優越感。
而且,波蘭立陶宛的改革在當時也是具有先進性的改革。比如,波蘭立陶宛的五三憲法實現了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關的三權分立雛形,這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君主專制的時代里是破天荒的改革。再如,波蘭立陶宛政府將農民作為國家法律的保護對象,這一點和當時的沙俄形成了鮮明對比。
說的直接點,沙俄為落后的農奴制度,直至1861年才實施農奴制改革,而波蘭立陶宛已經解放了農民。沙俄為君主專制制度,沙皇皇權至高無上。波蘭立陶宛的政治帶有歐洲民主政治的雛形色彩。波蘭立陶宛的各方面都比沙俄先進。
這段“輝煌歷史”理所應當的被立陶宛人民當做值得炫耀的歷史。
然而,沙俄的入侵卻讓立陶宛人民“美夢破碎”。
上圖_ 沙俄版圖
第三,立陶宛被沙俄侵略,直至合并入沙俄領土,成為立陶宛仇視俄羅斯的直接原因。
沙皇俄國歷來有領土擴張的野心,1558年到1583年,俄軍就和波蘭、立陶宛(1569年兩國合并),瑞典等國爆發戰爭。經過激戰,立陶宛參與的多國聯軍打敗了俄軍。這場戰爭讓立陶宛保住了國家獨立的地位,但也讓立陶宛內心當中充滿了對俄羅斯的仇視。
到了18世紀中后期,沙俄再次投入軍隊,對波蘭立陶宛王國發動瘋狂進攻。1795年到1815年,幾乎整個立陶宛都成為沙皇俄國的領土。
上圖_ 十七世紀的俄羅斯與波蘭立陶宛王國
沙俄的入侵對立陶宛人民帶來的是政治和經濟,以及民族上的一系列變化:
首先,在政治上,原先的波蘭立陶宛國有相對自由寬松的政治體制,但沙俄以入侵,將立陶宛強行并入沙俄領土,勢必會在立陶宛實施專制沙皇體制。這對于立陶宛的政治而言是一個倒退。
而且,這個倒退在當時的整個歐美國家當中都是不多見的。當時的歐洲,英國早都完成革命,確立君主立憲體制,法國經受了大革命的洗禮,即便是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也是相對進步的君主體制,適應時代的發展。即便是大洋彼岸的美國,經過獨立戰爭的洗禮已經建立起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而立陶宛卻強行接受沙俄的君主專制,從自由體制退化成君主專制,這對于立陶宛人民而言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上圖_ 俄普奧三國瓜分波蘭
其次,在經濟上,波蘭立陶宛王國曾一度將農民階層作為保護對象。但是,隨著沙俄軍隊占領立陶宛并建立行政機構體系,立陶宛的農業經濟就變成了沙俄自己的,落后的農奴體制。這種經濟本身就是一種倒退的經濟。
在民族上,沙俄奉行大俄羅斯主義,對其他非俄羅斯民族實施高壓統治。
沙俄的政治、經濟和統治都對立陶宛人民實施“開歷史倒車”的統治,激起了立陶宛人民的強烈不滿。1830年到1831年和1863年到1864年,立陶宛人民參加了反對沙俄的起義。沙俄的不得人心由此可見一斑。
上圖_ 一戰后的歐洲版圖
第四,一戰后,立陶宛獲得了獨立地位。
1918年,立陶宛成立了共和國。成為國際法承認的獨立國家。雖然在此期間,立陶宛政權多次更迭,但立陶宛一直是一個獨立國家。直至1940年,立陶宛又被蘇聯占領,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
二戰爆發后,立陶宛被德軍占領。1944年,蘇軍又占領立陶宛,立陶宛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立陶宛被蘇聯占領,歷史上又被沙俄占領,而立陶宛人民參與了反對沙俄的起義,立陶宛歷史又有自己的輝煌歷史,這一系列因素讓立陶宛和俄羅斯只能同床異夢,兩國也不可能實現長時間的合并。蘇聯解體后,立陶宛成立共和國,并時刻提防俄羅斯。畢竟沙俄和蘇聯已經占領了立陶宛好幾次。
日期:2021-11-20 14:38:59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半個月內兩次出手!阿里出行版圖再擴張 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1-11-19 14:43:54)
圖說烏海文旅|四季線路之春 (2021-11-19 14:14:11)
Google最新的地圖功能可幫助用戶避開假日購物的擁擠人群 (2021-11-16 21:28:15)
大連有多重要 為何清朝后期日軍連續兩次進攻它 (2021-11-15 14:42:46)
本溪的發展應堅定自信,無需跟任何城市合并,走特色發展之路 (2021-11-15 14:34:40)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