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收藏家收藏300余幅廣州地圖 橋梁變化印證廣州發展
“天翻地覆、滄海桑田、日新月異。”形容廣州這些年的變化,廣州西關古玩商會顧問鄭朝暉用了這三個成語概括。在鄭朝暉家中,收藏著民國至今300多幅中國地圖,其中廣州地圖就有上百幅。
以前的廣州地圖主要是現荔灣、越秀(東山)、海珠三區
“以前的廣州地圖最北邊就到越秀山麓或白云山麓,最南邊就到中山大學南校區,中心城區只有現在的荔灣、越秀(東山)和海珠,其余就是包圍市區的農田和鄉村,當時統稱郊區。”鄭朝暉表示,現在廣州南面的番禺和南沙都發展起來了,北面的花都、從化也成了廣州山水城市格局下的田園市區。
鄭朝暉的地圖藏品包括了從民國時期至今年最新版的地圖,說起這些“寶貝”,鄭朝暉如數家珍。最令他為之驕傲的一幅地圖是印有“粵東省城十三行華商五彩石印局出版”字樣的廣州舊地圖,鄭朝暉表示,這張地圖據考印制于1926年,當時用的是機制印刷紙(俗稱洋紙),用了黃、黑、紅3種顏色來標示廣州的街區道路,代表著在當時來看不同時期的廣州城。
從一座海珠橋到十多座長虹臥波
鄭朝暉認為,舊地圖發揮的功能十分豐富,如為游客介紹廣州的地圖版本印有廣州風景區或交通線路圖,再舊一些的地圖還印有廣州政府對未來的城市規劃設想。其中最令他深切感受到廣州迅速發展的是橋梁的變化。“廣州是一座山水城市,如果城市不發展就不會建橋。”
鄭朝暉向記者展示了多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的廣州地圖,他表示:“以前的珠江前航道(天河-海珠)上只有一座海珠橋連接珠江南北兩岸,現在廣州市珠江內河已建橋梁十多座,陸上的高架橋、過街天橋更是數不勝數,橋梁的變化就是廣州飛躍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
讓孩子也去了解廣州歷史
“小時候喜歡集郵,后來慢慢對各種‘老東西’都有了興趣,收藏地圖已有三十多年了。”鄭朝暉出生于1966年,主要收藏方向是廣彩等陶瓷,但年復一年的收集讓他的“地圖庫”越來越豐富。
鄭朝暉是琶洲人,他告訴記者,小時候從市區回琶洲頗為周折,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私家車、又通了地鐵,選擇也就更多了。鄭朝暉表示,正因為廣州發展很快,所以更需要在孩子心里種下要去追溯廣州歷史的種子,在節假日,他常帶著兩個孩子去看古城墻、老街道,走遍廣州。此外,不時會有高校的調研學生來向他請教,他也樂意回答并展示自己收藏的舊地圖,“以前廣州老街的一些舊門牌上的地址沒辦法考證到出處,或許這些地圖就能提供答案。”
日期:2021-5-11 14:53:39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四川省地理標志品牌地圖發布 (2021-5-11 14:23:12)
打造具有安慶特色的“最美長江岸線” (2021-5-11 14:5:23)
厄瓜多爾,雖然是我國移民者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但我也不支持 (2021-5-10 14:57:48)
老撾,既是內陸國,也是最不發達的鄰國之一 (2021-5-9 14:22:37)
最發達的亞洲國家之一,低調的土豪國家——文萊 (2021-5-8 14:45:26)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