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西藏是什么時候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看了才知道清朝對中國多重要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面積達到了120萬平方公里,位居中國省區第二。西藏還是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等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西藏自古以來是羌族和藏族的活動地區,曾經在唐朝時期建立了強大吐蕃王國(618年—842年),在唐朝末期陷入了分裂。那么,西藏是什么時候被納入到中國的版圖的呢?
一,吐蕃和唐朝:從對抗走向和平
藏族,是羌族(廣義)的一支。大約在5000年前,古羌人進入了青藏邊緣一帶,之后發生了分裂。進入渭河流域的發明了種植業,演變成為了農耕民族,也就是華夏族;在甘青一帶繼續游牧的為羌族;而深入西藏地區的,后來演變成為了藏族(藏族這個名稱在明清才出現,以前稱為羌或者吐蕃)。藏族的語言和漢族語言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都屬于漢藏語系。這些都說明了藏族、羌族、漢族是同宗同源的民族。
吐蕃國建立之前,西藏還處于史前部族時代,各個氏族各個位置,互不相統。6世紀,西藏山南地區的雅隆部不斷強大起來,擴展到了拉薩河流域。松贊干布上臺后,相繼兼并了蘇毗、羊同、白蘭、黨項、附國、嘉良夷等部族,統一了整個青藏高原,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吐蕃王朝和唐朝之間有和親,也有戰爭。吐蕃是唐朝西部的大患,從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開始,唐朝的西域四鎮、河西走廊、首都長安、西川地區都時時刻刻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吐蕃的騎兵可以隨時在唐朝內地劫掠,而唐朝軍隊無法進入青藏地區。安史之亂后,吐蕃發展到了頂峰,控制了河西走廊地區,并將南詔國臣服。
763年,吐蕃軍隊一度攻陷長安,多虧回鶻軍隊支援和重用郭子儀才得以收復。790年,吐蕃占領了整個西域地區,根據藏文文獻記載,吐蕃的疆域甚至向南到達了恒河地區,成為了當時亞洲數一數二的強國。
吐蕃前期地圖
吐蕃巔峰時期地圖
吐蕃占領了西域地區,填補了唐朝退出西域后的勢力真空期,使得一直覬覦西域的阿拉伯帝國無法進入西域,對保衛中國領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不過由于吐蕃在這個時期四面出擊,戰爭不斷,最終嚴重削弱的自己的實力。9世紀時期,吐蕃南敗于南詔,東敗于唐朝,西域受到阿拉伯帝國的攻擊,開始走向衰落。因此,吐蕃開始轉變和唐朝的對峙關系。
821年,吐蕃和唐朝先后在長安和邏些(拉薩)進行了會盟,并且在拉薩建立了唐蕃會盟碑。吐蕃和唐朝的會盟結束了兩國200年的對抗局面,進入了和平時代。
唐蕃會盟碑
840年后,吐蕃王朝就土崩瓦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混戰,主要分為了四個小王國,分別是拉薩王系、阿里王系、亞澤王系、雅隆覺阿王系,除了雅隆覺阿王系位于青海地區以外,其他三個王系都位于西藏地區。
二,佛教傳播和臣服蒙古
吐蕃民族是一個能征善戰的游牧民族,在前期的戰斗力絲毫不遜色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可是吐蕃王朝瓦解之后,吐蕃民族就顯得溫和了許多,越來越崇尚和平,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信仰。
吐蕃王國建立以來,佛教就開始有規模地傳播,在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尺尊公主的影響下,吐蕃的王室開始信仰佛教。松贊干布曾派遣大臣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此后的赤松德贊和赤祖德贊都大規模支持佛教的傳播,他們和松贊干布并稱為“祖孫三王”。
布達拉宮
吐蕃王朝滅亡的幾十年間,吐蕃的佛教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朗達瑪期間(842—978),吐蕃掀起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被稱為“黑暗時代”。可朗達瑪滅佛100多年后,佛教再次從不同的方向傳入了吐蕃地區,并不斷融合而形成了喇嘛教(藏傳佛教)。
在蒙古人進入西藏之前,吐蕃基本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在佛教的影響下,人們放棄樂尚武之風,由兇悍漸變為溫和,所向無敵的戰斗精神也逐日減退。
藏傳佛教
13世紀,蒙古汗國崛起了草原。1239年,窩端率領蒙古軍進入了吐蕃地區,四分五裂的吐蕃勢力土崩瓦解,紛紛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領薩迦·班智簽訂了《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該協議規定了吐蕃隸屬于蒙古汗國。
八思巴和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宣布繼承為中國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區也歸屬于元朝的宣政院來管轄,并在西藏清查民戶、設置驛站、征收賦稅、駐扎軍隊、任命官員,統一歷法和刑法。元朝在西藏設立了烏思藏宣慰司,下設13個萬戶府和若干個千戶所。
這些措施正式標志著西藏在歷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蒙古人在政治上征服了西藏,然而在信仰上又被西藏的佛教征服。此后,蒙古人也大多數改信藏傳佛教,蒙古和西藏的關系變得密切起來。
三,從名義上冊封到駐藏大臣
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并繼承了元朝的大部分疆域。而朱元璋也宣布繼承元朝對西藏地區的主權要求。明朝基本繼承了元朝時期在西藏的宣慰司設置,并且在西藏大規模分封僧官,并要求西藏地區繳納貢賦。在明朝時期還開通了內地通往西藏的驛站。不過要注意的是,明朝對西藏的控制僅僅是名義上的,在實際上并沒有有效控制,明朝并未派遣一兵一官駐扎西藏地區。
不管是元朝還是明朝,對西藏地區的控制都是采取的土司制度,也就是冊封的形式。在西藏的內部還有大大小小的地方地權,他們名義上接受中央的冊封,是元明的地方長官,但同時又是地方的獨立小王國。
從元朝到明朝,西藏地區出現過薩迦、帕竹(1208—)、仁蚌巴(—1565)和藏巴汗(1565—1642)等王朝。1613年,藏巴汗王朝發生了內亂,噶瑪噶建立了噶瑪王國統治全西藏,取締達賴和班禪封號。此時,達賴和班禪請求青海的和碩特王國進藏。1642年,和碩特王國統一青藏,成為了較大的蒙古族國家。
清朝初期地圖
和碩特王國因為是衛拉特蒙古人建立的,因而在名義上隸屬于清朝(皇太極在1635年征服了漠南蒙古,成為了蒙古的大汗)。1646,和碩特王國向清朝順治皇帝稱臣,清廷賜以甲胄弓矢,命其統轄諸部。之后,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入見,接受了順治的冊封;
1713年,康熙正式確定了班禪喇嘛的名號,1709年康熙帝派臨時大臣赫壽赴拉薩監理碩特汗國的政務。因此在名義上,青藏高原地區很早就已經隸屬于了清朝。
清朝初期,西北的準噶爾汗國崛起,成為了清朝的勁敵。準噶爾汗國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不斷進攻蒙古和青藏地區,葛爾丹的野心是要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草原帝國。1717年,準噶爾汗國對和碩特汗國發動了襲擊,滅和碩特汗國。1721年,康熙隨后派遣大軍攻入青藏高原,驅逐了準噶爾的勢力,史稱“驅準保藏”。隨后康熙在西藏駐扎4000軍隊(后減為1000)。
1728年,清朝又平定五噶倫內亂,正式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駐藏大臣總攬了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財政、軍事、司法、外交等一切重要政事權力,這標志著西藏正式納入了清朝的版圖。
日期:2021-3-22 14:55:12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寧夏第四大城市你知道嗎?有火車站也有機場,城市風光很有特色 (2021-3-22 14:36:12)
只知道江西被稱為阿卡林省,但是你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么? (2021-3-22 14:16:12)
東帝汶歐庫西省的面積相當于中國一個大縣,與其他各省并不接壤 (2021-3-20 14:30:17)
谷歌正在提醒用戶曾與誰分享位置 (2021-3-20 11:38:15)
石家莊市人社政務服務電子地圖上線 (2021-3-19 14:25:18)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