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使用谷歌衛星地圖。
多民族交織的拉丁美洲:如何走出殖民時期,演變成今日的獨特世界
人類遷徙美洲
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陸地還相連的時期,人類開始移居美洲大陸南北部,經過幾個世代的努力,人們在美洲大陸創造了瑪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其后更建立了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遺址
緊隨著哥倫布的腳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相繼來到此地,這片土地原本的文明古國逐一被征服。
人們習慣把美洲大陸劃分成南、北兩大區塊,美國與加拿大原本是英國人的主要殖民地,他們在此開拓疆土、建設國家。
美國與加拿大原本是英國人的主要殖民地
由于英國人是由“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組成,故北美即稱為“盎格魯美洲”;與之相對,墨西哥以南,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的地區,由于深受這兩個拉丁民族組成的國家影響,故稱為“拉丁美洲”。
盎格魯.薩克遜與維京人的戰斗
拉丁美洲各國獨立由軍人主導
拉丁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歐洲人(主要是西班牙人)入侵時,憑借著先進、強大的武力,征服這個地區,并且強迫印第安人為他們從事種植業及礦業。
歐洲人入侵拉丁美洲
由于嚴苛的勞動條件,加上歐洲大陸帶來流感病毒感染,印第安人的人口大幅減少。其后,歐洲人又從非洲大陸將大量黑人運送到美洲新大陸,奴役他們從事重度勞動工作。
大量黑人來到美洲新大陸
拉丁美洲因而成為印第安人、黑人與白人,不同種族居住的獨特世界。
十八世紀末,隨著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戰爭的爗發,歐洲諸國陷入混亂,這種混亂直接影響到殖民地,各地紛紛宣布獨立。
拿破侖戰爭
拉丁美洲世界最初獨立的國家,是加勒比海沿岸的海地,墨西哥以南的獨立戰爭,幾乎清一色都是由軍人背景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主導的,他們以西班牙的總督轄區為基礎框架,逐漸建立了獨立的國家。
這些獨立行動的中心領導者有兩位,一位是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馬丁·馬托拉斯,他的父親是阿根廷本土出身的軍人,另一位則是委內瑞拉的名門望族西蒙·玻利瓦爾。當然,領導獨立的并不只有這兩位,在此以這兩人的事跡為主,同時說明總督轄區的發展變化。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馬丁·馬托拉斯
脫離西班牙獨立的拉普拉塔各國
秘魯總督轄區位于南美大陸,靠近太平洋沿岸中央部位,過去統治這個地區的印加帝國,國勢十分強盛。十六世紀中期之后,波托西地區周遭山脈的銀礦開發,成為西班牙的經濟支柱。在這樣的情勢下,管理秘魯的總督統治了整個南美大陸。
波托西銀礦
十八世紀,西班牙在南美新設了兩個轄區,分別是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哥倫比亞、厄瓜多及委內瑞拉)及拉普拉塔總督轄區(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而秘魯總督的管理區域因此遭到壓縮。即使如此,該地守備森嚴,一直是西班牙勢力的重要據點,直到最后才得以成功解放。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
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合稱為拉普拉塔各國。拉普拉塔河是當地賴以維生的命脈,這三個國家,也聯手共同開發這條河。
拉普拉塔河區域地圖
拉普拉塔河的下游,現在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在1530年代開始建設。后來遭受當地原住民襲擊而放棄,其后,拉普拉塔河的中游,發展出一座城市名為亞松森,后來成為巴拉圭首都。
亞松森位于拉普拉塔河的中游
布宜諾斯艾利斯在一世紀左右之后,重新開始建設,但周遭沒有本國所需的礦物,經濟情況一直很低迷。十八世紀,經濟政策改變,可以和本國直接貿易,貿易量增加。此時,拉普拉塔河對岸,就在巴西南方有一片葡萄牙殖民地,為了與其抗衡,西班牙在此地建設了一座要塞,名為蒙得維的亞,之后成為烏拉圭的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蒙得維的亞
這三個國家互相維持邦交,一邊開拓當地,從這時起,就有一些對立發生。巴拉圭地區的原住民個性較溫和,與白人之間關系融洽,也開始聯姻,但拉普拉塔河下游幾乎沒有聯姻關系,各自發展出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土民情。
西班牙分別在巴拉圭和拉普拉塔河下游設置了總督,并且想盡辦法要將玻利維亞也納入轄區,這更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對立。
拉丁美洲各總督區
沖突開始于1806年,當時仍屬于西班牙統治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遭到英軍攻擊,后來當地的軍隊獲得勝利。
當時西班牙總督旗下正規軍的勢力十分強大,讓當地人充滿自信,其后,原本在西班牙本國大為活躍的圣馬丁也回到阿根廷,為當地正規軍帶來莫大的勝利戰績。
此后,殖民地自治議會決定出兵鎮壓上秘魯(玻利維亞)。
圣馬丁領兵越過安地斯山脈后,迅速征服了智利和秘魯。但當他與上秘魯正規軍展開交戰后,因為兵力不足,只能他向西蒙·玻利瓦爾求援。
西蒙.玻利瓦爾
1822年,圣馬丁與西蒙·玻利瓦爾會談,但圣馬丁出兵請求并未得到玻利瓦爾的允諾,圣馬丁以此倍感失望。此后圣馬丁回到了歐洲,在法國過上了隱居生活。
圣馬丁離開后,他的位置被西蒙·玻利瓦爾取代,1822年,玻利瓦爾在阿亞庫喬一役打敗了上秘魯正規軍,上秘魯從此解放。這個地區也以西蒙.玻利瓦爾的名字命名為“玻利維亞”。
另外,阿根廷的國家名稱,在西班牙語中是“拉布拉塔”,意思是“銀”,轉為拉丁語發音即為“阿根廷”。
圣馬丁、玻利瓦爾先后進軍上秘魯
西蒙·玻利瓦爾推動解放“大哥倫比亞”
南美大陸西北部,分別有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這三個國家,過去這三國合稱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因為這三個國家所在的地區,原本整合為“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經過委內瑞拉名門出身的領導者,也就是剛才提過的玻利瓦爾解放后,得以獨立。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玻利瓦爾曾醉心于歐洲的啟蒙思想,但是看到拿破侖成為皇帝,背叛革命初衷后,心中的理想隨之幻滅,因而決定將自己的生命奉獻于解放新大陸。
他在南美發揮了優秀的軍事才能,但也曾經被打敗而逃亡至牙買加避難。
1819年,西班牙正規軍戰敗,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成立。雖然后來未能與圣馬丁合作,但很快地他又解放上秘魯。此時,南美大陸幾乎已經完全解放。
玻利瓦爾廣場
但是,即使他呼吁南美各國必須團結合作,但這個理想終究沒有實現,最后他在失意中結束一生。而原本由他整合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也分裂成三個國家,整個拉丁美洲世界又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步上安定的軌道。
順帶一提,“大哥倫比亞”之一的厄瓜多與秘魯之間,為了亞馬遜叢林地帶的國界問題而產生對立。這兩國的國界問題一直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1942年,美國和巴西等國涉入協調才告一段落。
但是,1978年,厄瓜多派兵攻打秘魯,1981年兩國正式發生武力沖突。
厄瓜多爾基多大教堂
這兩國的對立在聯合國之中也不斷上演,厄瓜多為了牽制秘魯,和玻利維亞及委內瑞拉緊密合作,不停施加壓力,雙方的關系十分緊張。
直到1998年,兩國簽訂和平協議,厄瓜多放棄占領亞馬遜,終于和秘魯維持友好關系。
亞馬遜豐富的自然資源
軍閥勢力之爭,資源與國界的紛爭
南美獨立之后,并沒有為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三國,帶來政治上的安定,當地的軍閥勢力之爭仍舊持續著。
特別是智利北方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區,上述三個國家的國界并未明確劃定。當地的礦物資源(硝石、烏糞石及銅等等)逐漸受到世人矚目,而這三國之間的對立也愈來愈明顯。
安托法加斯塔地區
這個地區的紛爭,一開始智利的硝石公司引發智利與玻利維亞對立。
1879年,智利派遣軍隊到安托法加斯塔,而玻利維亞早已和秘魯私下簽署相互防衛協定,因此兩國共同抵御智利的侵犯。
一開始,智利陷入苦戰,但隨后憑借強大的海軍勢力,占領了秘魯的利馬,最后這場戰爭由智利獲得勝利。
1883年,雙方簽訂談和條約,智利并吞了該地區。玻利維亞因為這場戰役成為內陸國家,但是透過這份條約,得以建設一條鐵路從拉巴斯通往港口都市亞力加,并且擁有自由使用港口的權利。
玻利維亞變成一個內陸國家
但是,變成一個內陸國家之后,玻利維亞人民的不滿,一直持續到現今,即使可以使用港口,但問題仍未完全解決。
1975年,玻利維亞要求智利割讓回廊地帶,但雙方交涉破局,因此斷絕邦交。另外,秘魯也提出類似的交涉,對于過去秘魯割讓給智利領地表達不滿。
智利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國家,十九世紀中葉,向南方擴大版圖直至麥哲倫海峽。同時,智利在此地建設了一個據點都市,名為蓬塔阿雷納斯。
蓬塔阿雷納斯是世界最南城市之一,智利南極區和麥哲倫省首府
1881年,阿根廷與智利簽訂了國界劃定條約,雙方確認這道海峽屬于自由航行海域。直到巴拿馬運河開通為止,約有半個世紀,麥哲倫海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
麥哲倫海峽南方,有一部分是阿根廷的領地。同時,南方各島嶼之間,還有一道比格爾海峽,自從周遭海域發現石油之后,這個地區的歸屬問題就浮上臺面。
虛線處為比格爾海峽
阿根廷拒絕承認國際法庭所做的判決,直到1979年,梵蒂岡介入調停,最終兩國才達成了決議,比格爾海峽周遭數個島嶼,屬于智利領土。
拉丁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息勞作的土地。
從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這塊大陸以后,迅速淪為西葡兩國的領地,直至今日,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建立的權力結構,仍然深深影響著拉丁美洲這塊大陸上的國家和人們。
日期:2020-5-15 14:22:26 | 分類:地圖資訊 | 評論:0 | 瀏覽:
- 相關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最新行政區劃,厲害了大松原 (2020-5-14 14:50:56)
速看!遼寧省盤錦市最新行政區劃,厲害了大盤錦 (2020-5-14 14:48:39)
內蒙古首府為什么是呼和浩特?之前曾在河北張家口 (2020-5-13 14:53:51)
看圖猜國家,答對的都是地理天才 (2020-5-13 14:34:37)
波多黎各到底是不是美國領土? (2020-5-13 14:30:15)
? 2016-2025 豫ICP備16006179號-33 power by MuGong 谷歌衛星地圖